我的地大!  - 地大北京BBS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88|回复: 0

呼伦贝尔盟近十年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17: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呼伦贝尔盟近十年农牧业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根据1986年及1996年两期调查结果, 10年间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见图1)。
1.jpg
  由图1可知,十年间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很大,耕地面积增加36.13×104ha,增加了34.8%,垦殖指数由原来的4.07%提高到5.49%,提高了1.42个百分点。草地面积减少5.2%,未利用地减少34.4%。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十年间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就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垦荒地;o开垦草地;»开垦林地,¼复垦。各种来源耕地面积见表1。

  由表1可知,新增耕地79.7%来源于开垦草地,十年间全盟共开垦草地28.79×104ha,占1986年草地面积的2.98%。
  2、呼伦贝尔盟近十年农牧业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2.1 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
  由于呼伦贝尔盟内部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明显,使得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亦十分明显。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为新巴尔虎左旗,十年间增加了29.3倍,其次为鄂温克族自治旗, 10年间增加了9.1倍。本文以县为单位,研究农业用地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变化差异。
  为此,我们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的概念,分别描述呼伦贝尔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各种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具体算法为:
  (1)土地利用动态度:
  单一研究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表示为:

  式中LUi为监测起始时间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LUi-j为监测时段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转为非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值;t为监测时段长度。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LC的值就是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年变化率。
  通过计算各旗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可知,呼伦贝尔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其中变化最大的为海拉尔市,年变化率达1.14%;其次为扎兰屯市和莫力达瓦旗,年变化率分别为1.08%和1.0%;变化最小的为新巴尔虎右旗,年变化率只有0.3%。
  (2)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
  某地区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可表示为:

  式中K1、K2分别代表某区域(县或旗)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1986年)及研究期末(1996年)的面积;C1、C2分别代表全区域(全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1986年)及研究期末(1996年)的面积;如果某区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Rid>1,则表示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大。相对变化率是一种表示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很好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牧业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盟近十年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就耕地而言,相对变化最大的地区为新巴尔虎左旗,相对变化率高达22.46,其次为鄂温克族自治旗,相对变化率为7.51,相对变化率最小的为阿荣旗和扎兰屯市,只有0.8。各旗县草地面积都有所减少,但区域差异不太明显,变化最小的为额尔古纳右旗,其次为扎兰屯市、海拉尔市。
  从TM影像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三种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1)新增耕地主要以开垦牧区草地和农区草地为主,其次为林区的荒草地,开垦的用地类型以黑钙土草甸草原为主,此外为黑土岗地及河谷“甸子地”(低湿草甸,沼泽化草甸)。新开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丘间宽谷及高平原黑钙土草原地区。
  (2)由于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为开垦草地,因此,草地减少的地区也就是耕地增加的地区,草地变化规律与耕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以开垦黑钙土草甸草原为主,其次是黑土岗地及河谷“甸子地”(低湿草甸,沼泽化草甸)。
  2.2 呼伦贝尔盟近十年耕地重心变化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十年来呼伦贝尔盟耕地变化较大,而且区域差异明显。为了定量分析呼伦贝尔盟近十年耕地的空间变化,我们引入“重心”的概念。本文采用人口地理学中常用的人口重心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耕地重心及变化[5]。具体方法为:
  把一个大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区,然后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居民点的分布及地形特点确定每个小区耕地的地理坐标,然后再乘以该小区耕地的数量,最后把乘积累加后除以全区域耕地总面积。重心坐标一般以地图经纬度表示,第t年耕地重心坐标(经纬度)可表示为:


  式中 Xt、Yt表示第t年耕地重心的经纬度坐标;Cti表示第i旗(县)的耕地面积;Xi、Yi表示第i县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呼伦贝尔盟近十年耕地重心变化情况如下:

  由表2可知,呼伦贝尔盟近十年来耕地重心变化很大,向西北方向移动了33.50 km(北移0.175 9°,西移0.362 8°)。这一现象表明:原来的草原区逐步变为耕作区,耕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摘自《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更多文献及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请咨询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电话:010-84896208转898,QQ:863548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363号|地大北京BBS ( 京ICP备08104328号-16 )

GMT+8, 2024-11-21 18:38 , Processed in 0.0422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