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大!  - 地大北京BBS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40|回复: 0

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1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土地资源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承载功能,而且还具有储蓄和增值的功能。土地处于所有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间地位,特别是土地利用具有干扰自然的动态变化时,可导致环境污染和退化,引发生态安全问题。因此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实现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是在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经济部门土地占用水平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二是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产业部门技术进步以及投资的增加所致。例如1966一1970年韩国工业快速增长时期,工业用地总量增加了47.5%,而其中重工业用地增加了81.6%,轻工业用地增加了31.7%。
  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FI)以及耕地保有量(CA)三个指标来分析我国自1980年以来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如表1所示:
1.jpg
  从表1可以看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增额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在急剧下降,而耕地占用(减少)每增加一个单位面积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则迅速增长。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土地利用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尤其是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比例结构以及各类用地内部结构也将继续调整,土地利用效率及集约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变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目前我国产业仍面临着加快调整、迅速升级的压力。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步引起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重新分配,而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初期,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亦将随工业化的进行而急剧变化。
  2、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
  2.1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人类正是在与土地生态系统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中推动环境变化和演替。土地利用作为环境变化的动力使生态环境的质量发生正向或逆向变化。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使森林生态得到保护,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得以发挥,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珍稀动植物得到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增加粮食产量等,而毁林造田等则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不断地改变地表的下垫面产生覆盖变化,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如人们把田野变为道路和城市,把林地变为耕地、园城或把耕地变为水产养殖地,亦或围湖造田/造地将水面变为陆地等。而土地覆盖的特点对气候、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陆地生物种类的丰度和组成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组成和生物量,他们以不同的速率吸收和固定养分,这对营养元素在土壤、大气和水中的分布有重要影响。Vi-tousek指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几乎影响所有组织水平一从基因到全球”;许多研究表明:
  (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改变了区域大气化学性质及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对19世纪全球大气CO2含量增加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变化是大气中CH,和NZo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球上太阳能的分配方式而影响局地和区域气候,森林向牧场的转变增加了地表反照率,增加了植被盖度,在小范围内使温度增加、湿脚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又能影响森林的再生潜力,城市的热岛效应是居民地扩展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最好例证。
  (3)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人类耕作如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造成了区域水环境的污染,如太湖流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以肥料流失为主的农业面临污染对水环境的恶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太湖的TN的59%和TP的30%是由农业面源贡献的仁。
  (4)土地利用/土地窄盖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全球变化,并且这种影响仍会保持几十年,土地利用变化不是多样性变化的唯一驱动力,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与其他许多全球变化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全球1/3一1/2的陆地表面已经被人类活动所改变。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变成了斑块,有的实际上已消失(如高草草原、干季落叶的热带森林),大量的种和遗传字上独立的种群已消失。
  2.2环境变化是土地利用的累积性结果
  这种累积既有时间上的累积,也有空间上的累积。首先,目前所有的人为千扰景观特征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们都是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土地所进行的多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逐渐累积、不断演替所形成的景观系列;其次,环境灾害是环境变化长期累积的结果,1998年我国的南北均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这是对我国几十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一次全面的总结;第三,环境变化是土地利用结果沿空间的累积,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占用的空间较小,而影响的范围却很大,如江河上游的森林由于保持水土涵养了水源,可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的威胁;相反,河流上游工厂污水不经处理就排人水中,势必造成工厂以下河流的污染。
  本文摘自《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更多文献及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请咨询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电话:010-84896208转898,QQ:863548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363号|地大北京BBS ( 京ICP备08104328号-16 )

GMT+8, 2024-11-21 17:14 , Processed in 0.0424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