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大!  - 地大北京BBS

 找回密码
 申请帐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不骸

[转贴] 丑陋的韩国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在“无信义社会”生存的手段
1.究竟有“信义”可言吗
    世界上再不会有另外一个民族像韩国这样,张口闭口谈“情”讲“义”。在韩国,即使互不相识的人,一杯酒下肚,也会变成“兄“与“弟”的关系。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已结识了无数韩国兄弟,虽然这决非我本意。   
    望着这些胆大的韩国人,不知道的人还误以为韩国人都是“侠客”呢。乍看上去,韩国人似乎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有人情味,看重情义,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韩国人凡事讲情义,讲到口干舌燥,正是因为韩国是一个”无信义的社会”。
如果是有信义的社会,就没必要不厌其烦地讲信义了。日本人从不将信义挂在嘴边,但日本人并不是不讲信义。我在日本很少见到张口闭口讲什么信义的人,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坚守信义,所以很容易交往,与其做生意也没有顾虑。这是因为日本是—个处处讲信义的社会。
    如果我说日本是“有信义的社会”,韩国是“无信义的社会”,那么一定会有韩国人大怒:“这家伙作为同胞,偏偏要抬举混蛋畜生,贬低韩国!“但是,即使怒火中烧、怒发冲冠也与我无关。对这种韩国人,就该这样说:如果不信,就请去日本亲自验证吧。

2.决不可轻易相信他人的韩国社会
    纵观韩国历史,就是—部动*河*乱*蟹*的历史。由于外敌侵略、民族纠纷,社会—直处于不安定状态。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依然受到外国的威胁。国内情况也不令人乐观。只要—步迈出家门,就身处不安全的环境中,随时可能遭遇交通事故(韩国是世界第一交通事故多发国)、巨大桥梁及百货商店倒塌、列车脱轨、飞机坠落……这就是韩国。
    在这样不安定的没有安全感的社会生活,精神会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应付随时降临的灾难。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绝不相信别人。在交通法规方面,司机百分之百不遵守交通规则。岂止是交通法规,韩国人连合同都不肯遵守。过去在中国时就见过很多不守合同的韩国人,而听中国人、日本人及韩国人讲此类故事更是听得耳朵生茧。
    别的不谈,仅我们兄弟二人一起或单独与韩国出版社签订的合同,竟有六成形同废纸。当然,即使盖了章的合同成了废纸,那个出版社也决不会因此而破产。为了不履行合同,他们会找出种种借口。签订合同却不履行,这无异于欺诈。
    我与无数的韩国人相识并交往,发现韩国人一开始就戒备对方。即使做买卖,也怀疑对方在欺骗自己,于是不断追问对方:”是真的吗?”对外人、对朋友都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能相信的只有自己和家人。
    我想,韩国人像录音机—样反复说的“情”与“理”,也许是在无信义的社会中生存的手段。强调“信义”,正好从反面反映和验证了社会的缺乏信义。它不过是韩国人在无信义社会中保护自己的护身符,也是利用对方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手段,是骗取信任的一个招数。

3.不断遭到背叛的“兄弟”
    在韩国,结拜“兄弟”结果被最亲近的朋友、“兄弟”背叛,已是家常便饭。在政界就不必说了,连离职的总统都遭到了“背叛”、“讨伐”,受到蔑视。正因为韩国是这样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所以只好高举“人情”、“信义”的招牌以求生存,延缓寿命。
    煞有介事地高举“信义’招牌,装作是一个有胆量的男人而接近对方,口口声声地称兄道弟,以这种拙劣的表演来松懈对方的戒心。一日达到了目的,自己就站到了更安全更安心的位置。之后便是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巧妙地利用并欺骗对方,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但是韩国人在利用“信义”招牌时也要“快!  快!”,急着尽早得到结果。如果不能很快得到结果,就一定背叛对方,并匆忙地去寻找其他目标。

4.我的个人经历
    没见过像韩国人那样很快就改变主意的民族。1998年春天,我为了处理合同事宜去了韩国。事先我与某出版社已说好了在日本或韩国签订合同,当然同时也明确了定金额度及版税等合同条件。
    但是,在见到出版社的M社长之后的招待酒席上,推杯换盏后,这位与我初次见面的社长突然说了这样—番话:“以后不要叫我社长,就叫我大哥吧!我也不叫您金先生,就叫老弟吧。版税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最近是经济危机时期,我们也得吃饭,版税就定为5%吧。我们韩国人不喜欢像机器那样机械生硬,我们更重情义。你看,我们现在不已经是兄弟了吗?另外,版税的定金再等一等, 下次付。我们就这样签约吧。”就是说版税比约定的减去了很多,而且还要不如期支付,突然听到这样荒唐的话,我的心情恶劣极了。
    “你不是说合同约定全部交换完毕,才让我来汉城的吗?我是相信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才来的。成为兄弟当然好,但我们今天是初次见面,还没有开始工作。‘情’也好‘理’也罢,它的产生是需要过程的,初次见面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快成为朋友?我看这样吧,我们就按传真上的约定条件签约,从现在开始谈工作吧。在工作之前讲信义,毕竟有点不妥。您刚才说了韩国人很看重情义,我想就从签这份合同开始吧。”
    听了我的话,社长板着脸不说话了。最后只说了句:“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社长没有再联系我。我也认清了这种人。因为我遇到的这样的韩国人太多了,也许是我太了解韩国人了。
    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同样的原稿,造访了其他出版社(这本书不久之后在韩国出版),这叫“有备无患”。  仔细想想,韩国人既无情又无义。那么韩国人有什么呢?只有嘴,只能凭嘴生存,大讲特讲“情”与“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为什么说韩国是“文化后进国”
    ——从旧书店、读书情况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看日韩两国

一、自称“文化国家”,其实竟是“粗口大国”
1.韩国人脱口而出的“杂种”
    一天,我与来自中东的留学生朋友Y一起去南大门市场购物。南大门市场是一个任何时候都会令你切身感受到韩国人四射的活力及明快性格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去汉城,即使不买东西,也要去那里走走。人们拥挤在一起,熙熙攘攘的情形,集中地反映了韩国人的活力。
在日本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情形,在南大门市场,我甚至不止一次地忘记了自己身在韩国,还以为是在中国。
那天,当我因为想买一个旅行包而向一家卖包的店内张望时,一个看上去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猛地抓住我的手腕:“同学,要买包吗?这里有好的!”尽管是大白天,这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的男人口中,却喷着浓浓的酒气。在旁边放着的椅子上,有空洒瓶和明太鱼片以及盛辣白菜的盘子。
    喝了酒之后招呼客人,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日本都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于是草草地看了一下包,没有中意的,就客气地笑笑,想去别的店看看。当那男子明白我不打算买他的包时,面部表情瞬间僵硬了:“喂,你以为这里是随便参观的地方?”他口中那酒味与辣白菜混合在一起的臭气扑面而来。看当时的气氛,如果我也是韩国人那种好斗性格,我们立刻就会打起来。但因为我是特别不善于当面与人发生冲突的人,所以没有向他解释不想买的原因是什么。
    “杂种,没有喜欢的为什么还要进来看?”
      站在旁边的身材魁梧的中东朋友Y忍无可忍,便开了口:“你这人,买不买是客人自己决定的,不是你决定的吧?你有什么不满的?而且,不是你让我们进来的吗?不是你硬拉,我们能进这种店吗?不懂得服务,就在家喝烧酒吧!”
    面对留着胡须、身高一米八并以流畅的韩语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的Y,那个男子一边说“算了算了”,一边不停地挥手向外赶我们。而最后听到的依然是那句“杂种”。“韩国可真是十八层天堂(十八在韩语里与杂种一词谐音)”,Y以中东人特有的幽默口吻说道。
韩国人用得最多的“十八”一词,正是这个“杂种”之意。来到韩国的留学生,充满讽刺地将韩国戏称为“十八层天堂”。

2.在金浦机场入境审查时受到的粗暴待遇
    金浦机场是韩国的大门,然而从机场出入境审查人员的口中,也会非常自然地说出“十八”这个词。1997年夏天,我和弟弟手持出版社的邀清函,到达了汉城金浦机场。因为那天飞机晚点,想到出版社的部长已经在机场等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心里非常着急。
    办理入境审查手续时,对日本人和韩国人都很容易地盖了章,只是对拿着中国护照的我们兄弟俩,像审问似地盘根问底,花了好长时间。与我年龄相仿的30岁左右的审查官,在电脑上查着我们的名字。因为花的时间太长了,我就用韩语问了一句:“姓金的那么多吗?”可是这句话问糟了。那个审查官随后说出的话让我非常吃惊。
“你这混蛋,开什么玩笑,少废话!”
  我惊得目瞪口呆。在国际窗口,代表国家的公务员,对访问自己国家的外国客人(并且是同胞),用这种大韩民*河*国*蟹*最高级的恶语来“欢迎”,令我无论如何无法理解。恐怕世界上任何—个国家都不会有这样骂人的审查官,况且我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
    我真想将护照朝着他的脸扔过去,“你说什么?你这个混蛋!你不能好好地说点人话吗?”可又一想,跟素质这般低下的人生气,不值得。
    一个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不富裕的中国的同胞,问一句话都令他无法容忍,只能理解为是韩国特有的官僚主义歧视病的产物。我将这番遭遇讲给了在候机厅等着我们的部长之后,当过军人的部长非常气愤:“怎么这么混蛋,我去教训他一顿!杂种!”这位部长也脱口而出“杂种”。

3.世界第一的“粗口大国”与世界第一的“粗口小国”
    韩国人在骂人时和中国人如出一辙,中国人日常使用的国骂“操”,将其直译就是韩国人常说的“十八”。和中国一样,韩国也是世界上粗口格外发达的国家。相反,日本人很少说别人不好,所以粗口词汇极为贫乏。如果说韩国有什么比日本发达,那么当数粗口了。当然,我这样直率地评论,韩国人又会骂我:  “这个杂种!”
    我有一个中国朝鲜族朋友,曾在韩国、日本、美国及塞班岛出过劳务。除了日本,即使工作做得很差,也从来没有被骂被打的时候,唯一在韩国从事体力劳动时,数不清有多少次被韩国人骂得狗血喷头。
    来到韩国的中国朝鲜族异口同声地说:为什么韩国人会那么性急、骂人?在韩国与故乡同胞见面时,经常是一边喝着烧酒一边听他们这样谈论。
    读渎韩国和中国的报纸、杂志登载的朝鲜族同胞的杀*河*人*蟹*事件,以及去过韩国的朝鲜族同胞写的亲身经历,就会发现韩国人在贬损朝鲜族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低俗的粗口:“这个杂种!”“这个混蛋!” “傻瓜!”“这个畜生!”等等。
    曾经轰动一时的佩斯卡马号杀*河*人*蟹*事件,就是因为中国朝鲜族不堪韩国雇主的非人待遇,而将韩国人杀死。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我并不感到意外。最近在韩国,过去经常自我吹嘘的说法:我们是“东方礼仪之邦”,换成了“我们是文化国民”。虽然“文化国民”这个词代替了“礼仪之邦”而招摇过市,但他们的行为与“文化国民”太不相配,叫做“粗鲁国民”也许更贴切。喜欢骂人的高丽人在全世界恶名远扬。韩国人是不是该停止“十八歌了”?

二、不读书的“文化国民”
1.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不再读书的韩国人
    最近在频繁往来于韩国和日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有趣现象。因为从事比较文化的研究,所以我对中日韩三国的出版业尤其感兴趣。在日本一周总要光顾几次书店。去韩国时,最感兴趣的也是书店。只要去书店转转,就会对一个国家的读书情况及文化形态一目了然。
    我发现尽管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但书店的客流量并不见减少,书籍销售量与以往一样。而在韩国,自从经济危机发生后,书店的顾客骤减,据说书根本销不出去。
由于我在韩国出版过几本书,因此与某出版社的社长和编辑交往较频繁。1998年去韩国时,我参照日本的情况,认为韩国虽然经济不景气,但书的销量应该不错。听我这样说,他们认为这是个好消息而满心欢喜。  满怀着期待,他们精心策划并出版了很多好书。可是仅仅半年后,出版社社长打来电话,声音非常消沉无力:“现在韩国出版业情况非常糟,书店根本卖不出去书。如果说过去能卖十本的话,现在能卖一本就不错了。国家崩溃了,我国国民与书绝缘了。”
    当年8月份我去韩国亲自验证了那位社长的话。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糟的。市场不再期待有什么畅销书,书店和图书馆冷冷清清,与日本形成了显明的对照。日本即使在持续不景气的今天,仍然出现了不少畅销书,国民将因工作减少而多出的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日本人没有工作就钻进书店,而韩国人没有工作就钻酒店。一个是通过读书来抚慰心灵,一个是借酒精来麻醉神经,对比多么鲜明!

2.比较日韩电车中的读书情况
    在《没有日本》一书中,田丽玉写道:“在电车中没有一个日本人读书,都在打盹。”从我的经历来看,这完全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种骗人的日本见闻,污染了韩国的出版界。
    以我在日韩两国间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田丽玉的话不如说是韩国的真实写照。如果在韩国的地铁中实地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个车厢中虽然有看报纸和杂志的,读书的人却非常少。与日本相比,比例要小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1998年夏天,来日本广岛观光的汉城女子高中学生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曾经在书中读到日本人在电车中打盹,其实有很多日本人在读书呀。”韩国人的“看不起人”在国际上恶名远扬。经常有去过中国的韩国人对我说:  “中国人根本不读书。”最后一定会加上一句:“韩国人是喜欢读书的文化国民……”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读书状况。乘坐列车时,中国人肯定会携带两样东西:一是喝茶的茶杯,一是书。一边啜着热茶、嗑着瓜子,一边埋头读书。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形象。
    在看不起别人之前,是不是该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呢?对韩国人的读书量,曾有过全球化的比较统汁。1989年的调查结果在今天看来,也许数据老了点,但对了解读书情况,仍有参考价值。
    根据对18岁以上的1500名男女进行的“韩国人读书状况调查”,在——个月内除去周刊、月刊杂志之外,读书的人为32%,与198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下降了5%,而这个数据与同期的日本人的读书率58%相比,竟少了26%。
    说到读书量,韩国人一年只读3.75册(除去教学参考书,则为1.96册)书,而美国为9.1册,远远高于韩国。以上虽然是10多年前的调查数字,但韩国人现在的读书状况处于“最低潮状态”,所以专家认为,只会比这个数字少,绝不会比这个数字多。

3.自我吹嘘为“文化国民”
    不仅如此,韩国总统也因为不读书而成了国民嘲笑的对象。前总统金泳三就因不读书而出名。他在国内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很多发言、演说,都暴露出了他的幼稚和无知,受到韩国媒体的严厉批评。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的政治家几乎都博览群书,博学多识。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读书大家。毛泽东在其著述中所引用的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的精彩篇句之多,甚至可以将其汇编成辞典。同样,如果将金泳三的幼稚语言及误用成语汇编成册,恐怕也会成为畅销书。
我1998年与泛友社社长、韩国出版学会会长尹炯斗先生聚餐时,尹会长深深叹息道:“连总统都是这个样子,更何况国民呢。”也有人提出批评:单纯重视高考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不读书的环境和习惯。专家指出,孩子们—味地热衷于简单的电子游戏和电视节目,使他们对读书丧失了兴趣。成年人失业后,借酒消愁,而不是以书慰藉自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韩国人文化品味低下的现实。到今天仍然高举着“文化国民”的旗帜自吹自擂的韩国人,其读书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低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就在不久前还作为“东方礼仪之邦”的国民,在背后对“野蛮的国家”  日本指指点点的韩国人,现在却远离了象征文化的书籍,那么将凭借什么来与日本抗衡呢?今后又将凭借什么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来面对国际化的到来呢?众所周知,21世纪是文化世纪,国家的未来将最终决定于文化的竞争力。
    如果没有较高的国民素质与文化修养,就无法形成文化的竞争力。作为竞争主体的国民,能否通过与“文化国民”相匹配的生活态度与国际化的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取决于是否具备了高尚的品格。
    韩国站在21世纪的门槛前,必须深刻反省自己的文化。并且希望韩国在对别国诸如不读书等等指指点点的时候,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因为韩国人首先要看看韩国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通过旧书店看到的韩国和日本
1.积满灰尘、满是脏手印的汉城旧书店
    对于喜欢读书的我来说,日本这个国家是得天独厚的。在日本,我不仅可以接触到无数的书籍,而且走出家门,到处都有书店,购书也非常简单。例如我曾住过的京都的桂镇,周围就有大大小小的书店7家,当然都是出售新书的普通书店。我想不明白这个不大的小城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书店?我曾经担心这些书店究竟能否经营下去,但是几年过去了,没有—家倒闭的。
    此外还有4家旧书店。并不是我住的小城有什么特别,这在日本是很平常的现象。这样的书店如果和出售文库书籍的超市、便利店、文具店、车站的小卖店等等加在一起,说日本是充满书的世界也毫不过分。我无法汁算出自己在日本为买书而投入了多少金钱。而且在旧书店从50日元到几万日元的旧书应有尽有,几年来我随手从这里买来的书(尽管是旧书,但几乎与新书一样),几乎将小小的房间填满了。这还多亏了旧书店。好几次尽管对新书爱不释手,但因价格太贵,也只好忍痛割爱。
    由于这种爱好,在韩国时,普通书店自不必说,旧书店是一定要光顾的。我经常去的是汉城的清溪川。也只能去那里,因为在汉城市中心几乎找不到旧书店。只有在清溪川、仁寺洞以及汉城市的周边地带才会有旧书店。汉城的旧书店干篇一律的规模小且狭窄。有的书店将书像小山—样摆在地板上,没有落脚的地方。有的甚至窄得只能进去二二个人。
    清溪川的旧书店真是名副其实,书上沾满了污垢,几乎都积满了灰尘。摆放得也毫无秩序,只要随手从堆积如山的旧书中抽出一本,就会尘土四扬,双手沾满黑黑的污垢。而且旧书店老板的态度极其恶劣,经常毫不客气地催促顾客:“快点选!”“不要乱翻,要买就买,不买就走!”
    那是有—年夏天的事,我正在清溪川的旧书店里物色书,背后传来了书店老板充满愤怒的声音:“喂,你在找什么?都起灰了一一”冷不防被他这样说,我气得怒火不住地向上蹿:“我又不是喜欢才宋这里扬灰的。灰尘这么多,不是你的责任吗?因为你的书到处乱放,没办法才一本本挪来挪去的。卖书的人不光是卖的书要干净,自己的心灵是不是也应该干净些?”说完我就跑出了书店。不用说,挑选出来想买的书也没有买成。而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踏进过那家旧书店的门。
    在清溪川有一家多年来丝毫没有改变的旧书店。这个书店里也满是山一般一层层堆积的旧书,都是随手堆上去的。既有破损的书,也有被雨淋过的,甚至还有发霉的。旧书就放在路边,所以经常被行人踩踏。有的书甚至酸臭味刺鼻,尽管如此,读书狂似的我仍忍着臭味在书山中翻找。
    有一次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将其抽出翻阅时竟发现手上沾了狗屎。原来那本书上涂满了狗粪,我只好因此断念了。第一次走进这样的书店时,看到堆放无序的书,我竟误以为是垃圾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垃圾”多年都没有改变。

2.珍爱旧书的国家与轻视旧书的国家
    我实在难以理解如此粗暴地对待旧书,为什么还要经营旧书店。这是我出入清溪川旧书店时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当然,肯定是为了赚钱,但是对书如此不精心,能赚的钱也赚不到了吧?
    对旧书的态度,韩国与中国和日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日本是非常珍爱旧书的国家。东京有全世界出名的神田旧书街。既有像普通书店一样宽敞、整洁的大型旧书店,也有雅致的分门类的旧书店,有些旧书店甚至将一本本旧书进行漂亮的包装,像普通书店一样将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
    在日本,有很多人的闲暇时间是在旧书店度过的。书店老板既不会像清溪川旧书店老板那样催促顾客,也不会因为顾客没有买书而发牢骚。当然你也就不会变得灰头土脸,更不必担心弄脏了手。
    以五千年悠久历史而自豪的韩国,竟没有一处像样的宽敞整洁的旧书店,仅有的几处,也远远不及中国和日本的旧书店,那么,韩国有什么脸面自称是文化国民呢?大概让连新书都不想读的韩国人去读什么旧书,本身就很愚蠢可笑吧?旧书是—个国家的文化之花、文化之果,应该再不会有像韩国人那样轻视旧书的民族。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韩国是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是一个野蛮的半岛。

四、模仿、复制文化的国家——韩国
1.韩国人对日本一成不变的批评
    韩国人在讨论日本文化时,总是异口同声地说:“日本文化原本没有自己独创的东西,只是将外国文化中好的东西模仿过来而已。”并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文化只是一味追求他国文化,低俗、无序、没有值得一提的东西。
    韩国人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么我要问韩国人了:“你们为什么不模仿好的东西,光模仿不好的东西呢?”不是吗?能够与儒教、佛教、道教、基*河*督*蟹*教相提并论的,令韩国人自豪的独创的东西,究竟在哪儿呢?而且韩国在引进外来文化时,只是一味地复制,而
缺192页

2.日本只模仿好的,而韩国不分优劣全部模仿
    日本与韩国形成了显明对照。在对外国文化的接受方式上,日本与韩国有很大不同。事实上,日本很早就引进中国文化,并受其影响很大。例如,儒教、汉学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等。但是日本不像韩国那样不分优劣全盘吸收,而是根据日本的具体情况,部分地进行取舍。在中国的法令制度中,就没有接受宦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同时也没有引进同姓不可成婚的儒教制度,而是采取了比较自由的婚姻制度。
    韩国人一再说日本人没有包容性。我却认为日本人更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例如日本在佛教传入并扎根于日本后的13世纪,开始允许僧侣娶妻及吃肉,使日本佛教变得非常具有包容性。日本就是这样在积极地接受外来文明的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了“只巧妙地应用好的东西”的取舍功能,
    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它没有像韩国那样受到强大的外来文化的侵略和征服,也不必经常看别国的脸色,可以以自己为主体,自由地引进文化,这种优势不可否认。但是正是协调和灵活的态度以及智慧,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素质。

五、一国总统的水平
1.总统的素质
    如果举行世界各国总统(包括曾当过总统的人)  水平评比大会,以选出最优秀的人和水平最低的人,那么韩国一定会有人当选。当然,一定是作为水平最低、品德最差的总统当选,那就是前总统金泳三。我为什么敢这样断言呢?因为他是一个太差劲的总统。这种人竟然能执掌韩国总统大权,真是贻笑大方,让人痛感韩国人才之贫乏。
    最近,再次读到有关金泳三的资料,在对这种人能当上总统感到奇怪的同时,也对竞选出如此总统的韩国国民的水平产生疑问。出席了国际会议,周游了一下全世界,就以“世界化”一词沾沾自喜的金泳三,在1994年末高高举起了“世界化”的旗帜。而且不是在韩国,而是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处于兴奋状态时,突然宣布的。
    在大肆鼓吹世界化的同时,金泳三亲自走向前台,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这些姑且不论,身为张口闭口世界化的人物,竟然毫无国际常识。据说在当上总统之前,就一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把“乌拉圭回合”说成是“乌拉圭局势”,屡次失言。—个连“乌拉圭回合”为何物都不懂的人,有资格倡导世界化吗?
    1994年末金泳三宣布“世界化”为国家大政方针,强调今天的韩国如果不同世界同步发展,就会沦为落伍者。这样的人自己首先就是落伍者,所以尽管他发出了豪言壮语,也令人怀疑他是否能够率领众国民走向世界化。
    有这样一段插曲。1994年6月,金泳三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一直固执地将加里莫夫总统称为“加里莫斯”。即将离开乌兹别克斯坦时,一个秘书悄悄提醒他,结果金泳三在说了“加里莫斯”之后,竟然进行了纠正:“啊,糟糕,应该是加里莫夫吧?”在访问国竟将对方国家总统的名字叫错,真不知该说他是失言还是无知,或是魔咒缠身了?草率地读错一国总统的名字,这样的人还正常吗?这是何等的实力呀!假设加里莫夫总统将“金泳三”误称为“金愚三”,他会作何反应呢?至少会恶狠狠地骂一声:“畜生!”
   金泳三在谈话中经常会提到日本,那么都是些什么内容呢?“在我就任总统的两年里,日本就换了四届首相,这次应对地震措施不力,正是由于政治家们沉溺于权力之争造成的。”这番话不仅日本的政治家,就连普通人都会惊讶,并感到可笑。
    日本的阪神大地震是天灾,汉城三丰百货商店塌垮惨案造成—千多人死伤则是人祸,不要说天灾,人祸都没能很好应对的,不正是韩国吗?而且韩国接连不断地发生大惨案,使国耻达到“世界化”,金泳三根本没有资格评价日本的地震。
    既然说话不着边际,就该谨慎自己的言行,可金泳三却又偏偏喜欢忠告他人。他就曾向日本村山首相提出过忠告。1994年7月,当时的村山首相访问韩国时,金泳三向村山建议:“社会党这个名称给人的印象是多年的在野党,现在已经成了执政党,就应该顺应民*河*意*蟹*,将党名变一下。”即使本事再大,作为招待方,怎么可以对客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金泳三就任总统后的第—次日韩首脑会议,1993年11月6日在庆州召开。在欢迎细川总理的仪式上,金泳三作了如下讲演:“昨天还是晴天,今天却下起雨来了,我国只要来尊贵的客人就会下雨或雪。”不管怎么查阅韩国的书籍或成语辞典,也找不到“来尊贵的客人就下雨或雪”的说法。金泳三竟如此牵强附会地生搬硬套。对此,细川首相做了这样的讲话予以回应:”正如‘下过雨的土地更坚实’这一韩国成语所言,我希望日韩关系能得到新的坚实的发展。”
    如果说金泳三随意杜撰了韩语中并不存在的说法,那么细川首相则准确地引用访问国的成语进行了回答,两国首脑水平之高低不言自明。金泳三“出色”的造词能力真是令人咋舌。这就是—国总统的水平和实力吗?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在翻陈年旧账,并对此很不理解。其实,这并不是遥远的故事。直到几年前,金泳三还在君临韩国,左右着国家的政治经济,韩国陷入经济危机,他难辞其咎。但是这种水平的总统作为第一位民选总统,正是韩国国民亲手选出来的。回过头来看,韩国国民是否也处于同一水平呢?韩国真的没有更适合做总统的人吗?

2.领袖与智慧
    让不读书的人来执掌政权,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据我推测,  《君主论》或中国的《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以及韩国的《李氏王朝实录》,金泳三都没读过。岂止是书,也许连报纸都不读。哪怕读点报纸,也会明白“乌拉圭回合”是怎么回事。
    中国的毛泽东终生不离书本,直到去世,都在不懈地读书。无论置身怎样危险恶劣的环境中,无论战争进行得多么惨烈、严酷,即使放弃生活必需品,他也决不丢掉书。
    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文学家、诗人。读他的全集,会从中感受到他那丰富的知识、锐利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1997年,中国宋代大文豪、官至宰相的洪迈的《容斋随笔》在韩国翻译出版,并受到关注。这本书是毛泽东去世前仍希望重读的传世佳作,是世代相传的不朽名著。出版社打出的报纸广告用语颇有意思:
    “如果YS(泳三的大写字母)再早点读到的话……”当时的广告的确是这样的内容。
    在我看来,金泳三即使读了这本书,也不会对韩国有任何帮助。毕竟他的水平不过如此,不会在—朝一夕有大的提高。这种人不可救药。即使这本书早早翻译出版,放在金泳三的案头,他也不会去读,甚至毫不关心。更何况这本书那么厚,也许封面上早已落满了灰尘。
    但是金泳三也说对过一句话,那是在1994年9月仁川北区厅势道事件之后,金泳三对其父金洪祚说的一番话:“要想改变五千年来腐朽的东西,并非一朝—夕能做到的。”这也是金泳三一生中所说过的最精彩的一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徒有其表,缺乏内涵的国家
    ——频发事故导致的惊人的“纸糊文化”

一、偷工减料工程大国
1.在地震前因人祸而毁灭的国家
设想一下,如果韩国是像日本那样地震频发的国家会怎样?如果是那样,我想韩国应该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听我这样说,很多韩国人会气得瑟瑟发抖:“你小子胡说八道!”
    韩国总统金泳三当时曾嘲笑过日本:“在我就任总统的两年间,日本四次更换了首相,这次阪神大地震应对不力,正是由于政治家们沉溺于权利之争造成的。”但是自那之后,韩国特大桥梁塌落,百货商店倒塌,煤气爆炸,飞机坠落,惨案接连不断。于是韩国人包括金泳三再也无法嘲笑日本人了。
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发生的是天灾,而韩国发生的是人祸,而且是频发的人祸,且没有任何应对措施。无情的事实告诉世界,韩国非但没有资格嘲笑他人,反而落得个被人嘲笑的下场。如果大桥塌落,百货商店倒塌,再加上大地震这样的天灾,韩国这个国家还能留在地球上吗?

2.为什么大桥和百货商店会倒塌
    韩国人说发生重大惨案的原因是非法施工。那么韩国有多少非法工程呢?1994年韩国甚至打出了“清除非法施工”的标语。暂且不提造成千余人死伤的三丰百货商店惨案,仅从圣水大桥倒塌事件,就可以看出韩国非法施工工程之多。圣水大桥在建成仅15年后就垮塌了,但几十年前日本人建没的大桥现在仍安然无恙,一千多年前建造的庆州佛国寺的青云桥至今安然如故。
    事实上不仅仅是圣水大桥塌了,在那之前,奥林匹克大桥、新幸州大桥、八堂大桥……都塌了,新幸州大桥还是在建设中垮塌,更有其者,八堂大桥在建设中两次垮塌,甚至出现了死伤事故。高举“清除非法施工”的标语,如果能使今后不再有非法施工,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在这之前是否应该首先清除非法从业者呢?
    非法施工毕竟是人实施的,所以首先应该规范人的行为。韩国的建筑公司毫无企业精神可言,竖起牌子取得工程,满足了私欲,发一笔横财之后,立即洗手不干,这样的例子很多,以这种思维方式与经营方针从事工程建设,当然容易造成非法工程和腐*河*败*蟹*的横行。

3.忽视技术人员的韩国风气
    《新东亚》杂志曾经登载金存熙(音译)的文章,题为《韩国建筑行业不法百态及现场验收体验》。在这篇文章里,曾经亲眼目睹韩国建筑行业种种不法现象的金氏,生动地揭露了非法施工的内幕。在非法工程中,为了减低价格,无论是原承包商、二手承包商,还是管理公司,都参与不法交易。在每道工序上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到了这种地步,技术就毫无作用可言。即使是技术高超的二手承包公司,迫于原承包商的压力,也无法拒绝粗劣的施工。
    非法施工和在预算范围内的偷工减料,成为建筑业生存的原则由来已久。设计图纸和与技术相关的工程图,只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才会迟迟拿出来使用,
  “建筑公司寿命短,与其他企业相比兴衰变化很快。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建筑行业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越是在权利庇护下成长起来的大企业,非法的规模就越大,沉沦的速度也最快。等级排名越高的公司,与权力的连带关系就越强,同时成为—级承包商的可能性也越大,而设备、人工和技术水平则脆弱得令人吃惊,几乎无从谈起。”
    “在国内工程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的某公司在香港、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的海外工程竞争中屡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非法和粗劣的施工在海外遭到唾弃。”
    大致归纳一下,从中就可以把握韩国建筑行业的真实情况。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接受贿赂,发不义之财,而在现场的技术人员玩忽职守,丧失了责任心。对现场的技术人员来说,既不要求他们有多高的技术水平,也没有赋予他们什么责任,使他们产生了“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
    韩国社会这种忽视技术人员、轻视技术的风气,必然会招致大型事故的发生。最终的结论是,人们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非法施工,酿成了特大事故。因此,在清除非法工程之前,首先应该做的是清除非法从业者及违法者。

4.铁路设备令人吃惊的实态
    在韩国,即使是铁路也不能保证是安全的,说是豁出命去乘列车也毫不过分。几年前发生的列车脱轨事故、京釜线信号站列车相撞事故都是由于信号机没有正常工作引发的。如果追究信号的错误启动等因设备造成的事故原因,就会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据说最终都是按操作人员失误进行了处理。线路信号事故中,有3名操作人员死亡。结果就让不能再张口的死人承担责任,做出结论,以掩人耳目。
    据—个机车检车人员讲,在检查中最大的问题是零件问题。想修也因为没有零件而无法修理。于是在紧急情况下,只能将停运的机车上的零件卸下来使用。这是在机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运行时间所做的紧急处理。本应使用新零件,结果不得已只好使用其他机车正在使用的旧零件,这样自然会造成零件的工作量增加,磨合与精密度不够。
    有时因咬合不好,就对零件进行焊接或用钢丝捆*河*绑*蟹*在一起使用。更有甚者,油箱口的盖子不见了,这时竟把报纸卷起来塞进去当盖子用。检查员不负责安全与事故的工作,只要能让机车不停地运转就算履行了职责。
    据一名铁道护线员讲,冬天进入隧道,洞顶会垂挂着很多冰柱。因为在偷工减料建成的隧道墙壁上,不断会有水渗出并冰结在—起。冰柱如果碰到机车的前窗玻璃,很可能会造成司机受伤,从而引发大事故, 于是甚至成立了除冰作业班。
    到最近为止,韩国一个月就要发生一次上述的列车事故。伴随着列车事故的增加,死伤者也大有节节攀升之势。这样—个对人祸毫无防范措施的韩国,万一加上地震这样的天灾,结果会怎样呢?

5.如果韩国发生了大地震……
    1976年,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曾发生大地震,造成了98%的建筑物倒塌,70多万市民中有60多万人死伤的大惨案。1995年1月,以日本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大地震,造成了6000多名居民死亡。
    假设唐山大地震与阪神大地震在韩国发生的活,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李东君(音译)副教授在《新东亚》杂志上作了如下论述:“壁式构造是最不能抵抗地震的—种建筑方式,但韩国长年用于15层以上的高层公寓的建设,最近毫无顾忌地用于20层以上的超高层公寓的建设中。这几十年来在韩国建成的高层公寓,大部分是采取这种方式建造的。”
    曾经重创了中国唐山和日本神户的大地震,具能量超出韩国做出的抗震设计的数百倍,因此,当这种地震袭击韩国时,对照唐山地震98%的建筑倒塌的事实,谁都能很容易地预测其后果。
    我读韩国书籍或与韩国人直接交谈时,韩国人经常会说:“日本会因地震而消失吧?”对这种如此憎恨日本并希望它从地球上消失的心情,我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在我看来,在日本消失之前,首先消失的应该是韩国,即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更厉害。如果再是像日本那样的地震多发的国家,那么后果则更加不堪设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绅土”亡国
1.轻视体力劳动的理由是什么
    在帏国的酒席上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个是互相询问年龄,另一个是试图区别“绅士”与“平民百姓”或者说就是“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玩笑。
    一定要打听年龄,这是可以理解的,而自称是绅士,贬对方是平民百姓一类的玩笑就是韩国特有的了。说是玩笑,却有—半是真心的,而且性质很恶劣,因为它出自一定要区分贵贱的恶习。
    产生绅士的母胎是在国人发明的科举制度。但是即使是中国人也决不会借玩笑来询问绅士、平民百姓之类把人分为贵贱的问题。区分绅士与平民百姓的分水岭在于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是百姓,而爱好文章、吟咏风花雪月的知识分子和贵族,即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即使生活在农村偏僻的地方,只要不干农活,哪怕不读书,游手好闲),都可以夸口自已是“绅士”。
    总之,绅士的特色就是首先考虑体面,极端轻视体力劳动,只动口而不肯动一根手指头的懒汉。
    我在中学时代读《绅士传》时的震惊至今记忆犹新。那种毫无意义的体面和懒惰,堪称世界上最高级的笑料。最近我在读有关丹斋·申采浩的趣闻时,不由得笑了:“果然是名不虚传。”
    那是被称为“朝鲜绅士最后的堡垒”的申采浩与春园·李光洙一起在中国东北度过逃亡生活时的事情。两人同住一个房间,当然作为学生的李光洙要侍奉照顾申采浩。绅士申采浩每天早晨洗脸时不肯低头,只是用手捧着脸盆里的水洗脸,所以经常弄湿衣服。因为是逃亡国外,只有—身衣服,所以将湿衣服拿到外面晒干后,再拿给申先生,成了李光洙每天必须做的事。
    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李光洙就对申先生说:“先生,洗脸的时候一定要低头,不然衣服都弄湿了。”可是申采浩气愤地大声斥责道;“这个混蛋!绅士的头只有在祖先和父母面前才能低下,我怎么能向低贱的脸盆低头?我就是要做一个不低头的绅士!”这并不是一件可以—笑了之的逸闻趣事,至今在韩国人的意识中,在韩国人的骨子里,仍残留着这种绅士意识。

2.在日留学生眼中的中国人和韩国人的不同
    韩国在日留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反映了这种轻视劳动的思想。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从来到日本的第二天起,不管是刷盘子,还是去建筑工地卖苦力,打扫卫生,随便找到活儿就干。对打工的活儿从不挑挑拣拣,很快付诸行动,这就是中国人。同时今天干了多少活儿,赚了多少钱,都会详细地告诉朋友,不仅不轻视劳动,甚至引以为豪。我有一个朋友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本来没有必要去打工,但一周也去干两次搬运工,并经常骄傲地与我谈起这些事。
    如果换成是韩国人,这简直是无法想像。他们即使去打工也是做那些不失体面的工作,比如教韩语等,根本不想从事体力劳动。韩国人以劳动为耻的思想,来到日本仍然起着作用。
    我住在大阪时,有一个关系密切的韩国留学生H曾对我说自己也想打工,但却不好意思干体力活。“中国人什么都干,根本不在乎面子呀。”我感到很惊讶。但是,4月初樱花盛开时,我经过市内某建筑工地现场时,与在那里干活的H不期而遇,将安全帽压得低低的H,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慌张得恨不得有个地洞能钻进去。他向我隐瞒了他干体力活的事实。而他当时所说的一番话更是堪称杰作:
    “今天天气好,我想出来散散心。”
    如果真的想散散心,那么去樱花盛开的公园不是更好吗?何必受这种辛苦呢?真是可笑。干体力活就那么丢人吗?
    在韩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如果干体力活,会有很多就业机会,然而却无人去干。韩国的3D劳动(Dirty Danger Difficult)全都由外国人和中国的朝鲜族人在干。严重地爱面子,极端懒惰,这就是今天韩国社会对待劳动的基本态度。

3.决不动手干活的饭店老板
    走进韩国狭小的饭店,就会明白韩国人是多么轻视体力劳动。街上的小饭店一般只有夫妇二人加上—两名雇来的大婶。但是店主人根本不干活,只是悠闲地坐着看报纸、看电视或与客人闲聊。当人手不足时,充其量起身为客人倒杯水,这还算不错的。
    韩国经营饭店的人来到日本后,最吃惊的就是饭店老板那种亲自带头勤勤恳恳工作的情形。在日本,从事体力劳动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重视和尊重。做菜也是一样。几乎所有的韩国男人都决不进厨房一步,而很多日本和中国的男人都自己亲自做莱,甚至上厨师学校学做菜。中国朝鲜族中轻视劳动的意识也是根深蒂固,男人几乎没有做家务的。
    在日本的韩国人中,有的人从—文不名起步,拼命劳动,积累财富,因此成为亿万富翁。这说明,只有冲破轻视劳动的观念才能实现梦想。

4.尊重工匠的国家和轻视技术工人的国家
    韩国人轻视劳动的思想出自职业的贵贱观念。在韩国,看不到日本人那种即使对很普通的工作也会奉献一生的工匠的精神。日本人即使是打工也是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并因此而自豪。
    韩国人正相反。不要说打工的,即使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好像也很沮丧:  “你以为我愿意干这种工作吗?其实我的身份根本不是干这种低贱工作的。”如果真是那样,从一开始你就别干呀。抱着这种想法,不可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这一点不容置疑。
    在韩国,所谓博士或知识分子多如牛毛,而在专业领域,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却严重匮乏。在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的状况下,不可能产生先进的技术成果。既没有日本人那样的职业意识,也没有以技术和劳动自豪的尊严,不学技术,没有新的发明创造,那么一切都只能是白日做梦。
    目前在技术领域里,有哪—项技术真正是韩国的呢?几乎都是花钱从日本买来的。轻视劳动、懒惰,对工作敷衍了事,只求速度,形成了韩国式的速成主义。工作马虎、粗心,导致敷衍了事或偷工减料现象频频发生,其后果是发生了建成仅仅7年的汉江大桥垮塌的严重事件。

5.断送国家命运的“绅士”们
    在韩国,从古至今,英雄与代表国家的勇士都是绅士、贵族以及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大学毕业取得博士学位以及作为高级官僚出人头地的人、有名的作家、演员等等都作为成功人士的范例,受到社会的敬仰。但在社会的低层从事农业生产或在山村种植人参的平民百姓,则是卑微的,其生存价值根本得不到社会认可。这种传统意识在韩国仍然根深蒂固。
    但是实际上支撑韩国社会的最有力的基础,不正是这些既不体面又没有社会地位的平民百姓吗?在韩国成为资本主义财阀的人物,最初几乎都是作为平民百姓,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通过体力劳动积累了财富。从郑周永(现代集团创始人)那张朴素的脸上,我们可以读到平民百姓那种顽强的实用主义的务实精神。
    只有冲破面子和虚伪,果敢地付诸行动,尽管地位卑微却能够挣脱固有框架的束缚,敢想敢干,才能取得成功。
    1998年震惊整个美国的世界级高尔夫名将朴世里(音译)的脱颖而出,使身处亚洲经济危机中的韩国人陷入到狂喜的旋涡中。令人感兴趣的是朴世里的家庭背景。她不是生于富裕的绅士家庭,而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正是这一点使韩国人更加感动。出现在电视上的朴世里的父亲正是那种典型的平民,他含泪讲述了一个平民百姓是怎样培养了一个世界级明星。他作为平民,充满自信地面对社会的朴素形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我看来,现在的韩国有太多的徒有其表的“混蛋绅士”,他们上蹿下跳,摆着臭架子,假装体面。其实他们正在毁掉韩国。必须清除这样的混蛋绅士,与此同时,应该让那些平民百姓们昂首挺胸地走上社会舞台,改变韩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只看重外表的韩国社会
1.测试中日韩三国的国民性
    有这样一个笑话:将中日韩三国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做—个游戏。让孩子们身处气温达摄氏35度的环境里且不给他们—滴水,使他们处于极度口渴的状态中。然后,在他们面前放上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西瓜和菜刀。规则非常简单,谁先吃了那个西瓜,就给谁起外号叫“狗畜生”。所以,这是一个是否成为“狗畜生”,关系到名誉的国际比赛。
    最先靠近西瓜的是日本孩子,他用刀将西瓜切下三分之一大小的一块,算是自己的那一份吧,然后将它吃掉,管它是不是“狗畜生”,先解决口渴问题再说。与其考虑体面与荣誉,不如首先考虑实际利益与现实,这反映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接着跑过来的是中国孩子。他用刀将西瓜咔嚓—声切下一大块,偷偷摸摸地想躲起来吃。这表现了中国人既重视面子又重视实际利益的二元式思维方式。即使被看做是“狗畜生”也无所谓,就像邓*河*小*蟹*平生前说的那样:“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人将名誉和实际利益都看得很重。
    最后剩下的当然就是韩国孩子了。“要忍就忍到底,决不当狗畜生,决不容忍那么丢人的事情。” 可是,紧紧闭着眼睛,努力忍着极度的干渴,内心几次想吃那西瓜,却又一次次咽下口水,最后渴得连口水都没有了。但是他仍然坚持不吃西瓜。可能是不忍对如此看重名誉的韩国孩子再看下去了吧,中国孩子走过来说:“不要坚持了,吃了吧,吃了它也不会变成畜生的。”可能是忍耐到了极限,韩国孩子—口咬下西瓜,只是,留给他的,只有剩下的一小块儿了。


2.韩国人对名牌的崇尚超过日本人
    在东亚人中,韩国人更看重大义名分,名誉感、虚荣心更强。日本人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优先主义者,中国人对大义名分和功利都很重视,韩国人则优先考虑外表、面子、名誉。功利可以舍弃,但大义名分是无论如何不能丢掉的,这就是韩国人。以我遍游这一个国家的经历而言,韩国人看重大义名分并爱面子的倾向特别让人无法忍受。
    人们经常说日本人崇尚名牌,而韩国人对名牌的狂热远远超过日本人,足以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对韩国人来说,与其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或与自己钱包的分量相符的商品,不如不做任何分析地认为世界名牌就好。
    多年前我在日本,曾利用暑假期间做过接待韩国观光游客的翻译工作。他们只是不停地打听“名牌”,在日本最有名的,是索尼、东芝,还是松下或夏普?不看商品的内在质量,只在乎牌子,对此我也不知该怎样回答。而在买完东西之后,又各称自己的才是名牌,电器商场被他们吵得一片哄闹。

3.刻着总统名字的手表
    韩国人的“名牌意识”,对韩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名牌复制国做出了贡献。由于经济状况不允许,买不起真的名牌商品,那么买复制品披在身上也满足了。我在韩国,从家庭主妇到国会议员见过无数,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次都盯着人看个没完,从手表到腰带。在我的记忆里,韩国人戴的手表.几乎都是所谓的名牌,男人们扎的腰带几乎都是皮质的高级名牌。
    既然提到手表,就说一个韩国特有的有趣现象吧。 那就是每当新总统上任时,有新总统签名的特制手表就会出现在大街小巷。我有好几个朋友就因拥有刻着卢泰愚、金泳三以及金大中名字的手表而洋洋自得。
    “你知道这是什么表吗?”说着便从手腕上摘下来,得意洋洋地炫耀。
    “其实我有一个朋友是在青瓦台(总统府)工作的有实力的人物,这是他送给我的礼物。”
    “前不久我被邀请参加金大中总统的就职纪念会,这是晚会上送给我的。”
    好像戴上它就拥有了享受总统待遇的特别通行证似的。这是“商品名牌意识”转向“社会地位高的名牌意识”的典型事例。只要是人,都有自尊心,都看重名誉,但韩国人的名誉感却不仅如此。这种拘泥于名誉和大义名分的虚荣心转换成了自我显示欲、虚伪,所以一经吹捧,立刻变得得意忘形而虚张声势。
    也许韩国人天性中就有喜欢自我表现的习惯。在中国也听到不少批评:“朝鲜族人虚荣心强,固执己见。”我在上大学时,汉族同学曾对我说:“看走路的步态就能看出是什么民族的人。”追问其中的缘由,他说:“朝鲜族同学特别是男同学走路,都晃着膀子,动作幅度较大,善意的理解是充满活力,反之则是旁若无人,十分傲慢。”真的吗?我注意观察,发现果然如此。据说中国的地方导游,不用游客自我介绍就能分辨出对方是韩国人的秘诀,不是通过看打扮,而是通过看傲气的步态。大概自我显示欲很强、不甘人下的意识与举止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4.从来不出影像的大型电视机
    我有一位在汉城的同龄朋友B,在他家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家客厅里放着一个大型宽屏幕电视,但却从来不见打开过。有一天因为有足球直播,我就请他打开电视,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张口结舌。
    “其实,它只不过是个装饰,这是个电视模型!”
    他带我看了他家的书房,书架上摆放着金字书名闪闪发光的精美的世界文化百科事典。“我可以翻一下吗?”他尴尬地笑着说:“其实那也只是书的外皮。”抽出一本一看,果然没有书,只有空空的外壳。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会被人看不起。哪怕是装门面,也不肯输给别人。这种逻辑,真是令人费解。结果在我眼里,他家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了。
    “那么你家什么东西是真的?那个大号冰箱不会是假的吧?”朋友说: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什么都是假的还怎么过日子呀?”于是,我们的笑声在他家里回荡。
    有着如此膨胀的表现欲,还能发出愉快的笑声,很是难得。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为了自己的体面及表现欲而无视道德,并加害于他人的事例。
    在汉城某剧场,曾有过一场著名歌手的演唱会。那是我拿着票将要入场的时候,看到—个60多岁的老妇人正在大声呵斥服务员。原来是老妇人没有票,却纠缠着要入场。
    “我是A(当天出场知名歌手)的母亲。你不认识A吗?”“按规定没有票是不能入场的。”女服务员彬彬有礼地解释道。一流歌手的母亲生气了:“我是A的母亲也不行吗?”好像歌手的名字比特别招待券还有价值似的。望着自以为是的妇人,我不禁叹服:“到底是韩国大婶呀!”

5.在中国咖啡厅里看到的韩国人的丑态
    在中国也曾见过这样的情景。1997年的夏天,由于天热,为了润润喉咙,我走进了闹市街头的咖啡厅。结果那里因客人太多而一片嘈杂。在靠近角落的桌子那里,宾馆保安人员正用英语与几个客人争吵。从客人的穿着打扮以及英语的发音猜测,他们可能是韩国人。
    好像是因为他们嘲笑咖啡厅的服务员而招来了保安人员。保安人员提出批评后,一个穿着红短袖衬衫的男子用英浯大喊: “我、我们是日本人!”—起来的那帮人也大声随口附和。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子用汉城口音的韩语说:“这个中国小子,连我们是日本人都看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真的是韩国人。
    在那一瞬间,我作为与他们同—个民族的人,羞愧得满脸通红,感到无地自容。明明自己犯了错,这帮愚蠢的韩国人为了保住“名分与体面”,竟然毫不犹豫地装成其他民族的人以逃避责任。这种行为真是恶劣至极。

6.为一味粉饰外表而付出的代价
    过分炫耀自己,没有装作有,—味地粉饰外表,内心却十分空虚,其结果只能是自作自受。这种极端的表现欲、虚荣心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从1998年的汉城奥运会直到现在,韩国把70年代的“汉江奇迹”视为巨大的能量宝库,大张旗鼓地宣扬韩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更加助长了急于求成的风气。从巨型大厦到地铁桥梁,建设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在“高速成长”这一华丽词藻的鼓舞下,“达到日本水平了”、 “东方第—”、“世界领先”这样的梦想,好像已经变成了现实,人们欢呼雀跃。
    国民们变得更加浮躁:“我国终于可以过上与日本—样的生活了。进入了先进国家的行列。”以为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但是华丽的外表却难掩内在的贫乏。这种现象在韩国用“外华内贫”的说法来表达。在汉语中则被喻为“华而不实”。政府也向全世界夸下了海口,称国民人均GNP已达到了一万美元,结果是既愚弄了世人,又欺骗了自己。平时在华丽的画纱下遮掩的一切,一旦暴露就毫不留情地表现了出来。这种病是远比地震和洪水都更可怕的人灾。
    1997年的IMF经济危机就是—次最大的报复,但是这次国难对于韩国来说,无疑是诊断治疗这种韩国病的绝好时机。现在韩国已经开始了新的崛起。如果到现在还没有治愈这种顽症,那么可以断言,韩国的确没有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为什么韩国女性不骑自行车
1.从自行车使用情况看中日韩三国之差异
    在韩国,—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韩国人特别是女性,几乎没有骑自行车的。我曾多次向韩国女性询问理由,她们的回答竟然如出一辙:“哎呀,女人怎么可以那样呢?”我问留学日本的韩国女学生刚来日本时,对什么感到吃惊,得到的回答是:“自行车很多。”衣着讲究的女性,以及穿着迷你裙、露着大腿的女性,奋力蹬着踏板,飕飕地飞驰的样子,对她们来说简直无法想像。
    本来是—种极普通的交通手段,却竟然至今对其保留着腐朽的儒教思想和陈旧的固有观念,这让人吃惊之余,不禁为之叹息。今天的时代,女人可以骑摩托车,甚至可以驾驶汽车,为什么不能骑自行车呢?女人骑车会毁家,还是亡国?在产生了儒教的中国,很多女性都骑自行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同,并没有因此而亡国,反而日益走向强大。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都对中国的自行车之多感到惊恐。望着早晚上下班时间,持续两三个小时绵延不断的自行车洪流,日本人惊得咋舌:“那不是自行车的洪流,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条龙。过去日本人没能战胜这条龙,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说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那么日本则是自行车的天堂。日本人也像中国人一样,不分男女老幼,谁都可以骑自行车。日本的车站及公共汽车站都设有停车处,不分昼夜地停满了自行车,这些大都是家庭主妇的自行车,主妇购物大都利用自行车。
    蹬着自行车飞驰的女职员、穿着迷你裙骑车的女高中生的身姿,在日本是随处可见的风景。这样的日本至今也没有亡国,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落后于时代的儒教精神
    即使韩国女性骑了自行车,孔老夫子也不会将她们怎么样。孔老夫子应该没说过“女人不可骑自行车”之类的话,是韩国男人太多地接受了儒教中腐朽的观念,并强迫女人们遵从。儒教的基本精神是保守,而像韩国男人那样保守到顽固的地步,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尽管如此,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男人们似乎也不公平。因为在近来变得越来越“女性至上”的韩国社会,韩国女性本身也不肯抛弃腐朽的保守思想和陈腐的固有观念。
    在我看来,表面上看,韩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但是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女性至上”的社会。 韩国的“男性至上社会”已经是遥远的神活。说韩国女性像中国的女性一样“顶起半边天”,丝毫不过分。的确,韩国女性站起来了。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妻必从夫”这一儒家思想在韩国早巳消失得无影无踪。韩国女性在家庭中已经掌握了经济大权,丈夫每月将工资原封不动地交给妻子,然后每次再从妻子那里领取零花钱,工薪阶层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看到妻子紧紧握着钱包的情形,很难说韩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生活在这样一个“女性至上的社会”,再企图让女人们惧怕或服从男人已经是妄想了。在我看来,在韩国,女人看男人脸色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认为韩国人现在必须冲破腐朽的保守思想及陈旧的观念。如果男人们无法承担这个任务,那么就由女人们自己来做吧。她们有能力做到。
    经济危机的冲击遍及全国,有的女人丈夫被公司辞退,孩子连饭盒都带不起,甚至饿着肚子。这时候她们只好仔细安排生活,节衣缩食。既然想节约,就该将汽车换成自行车,但韩国人就是不骑自行车,这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骑自行车既不会造成交通阻塞,又方便,对健康也有利,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也许还会减少交通事故,洗刷韩国“世界交通事故第一大国”的坏名声。有这么多的好处,韩国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为什么不肯骑自行车呢?

3.高喊“太丢人,死也不做”的社长
    1999年春天,汉城某公司的社长对我说:“由于经济危机,汽车油价上涨,有点承受不起了。但是别人都开车,只有自己不开,又在意别人会怎样看自己。”于是我对他讲起我认识的一个日本公司的社长,由于经济不景气,好几年不开车,而骑自行车上班。那个社长的反应是:“那样还不如死呢,为什么骑自行车上班,那还像个社长吗?那样做太丢人,我死也不做。”
    听了这个社长的话,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日韩两国的差异。尽管身处经济危机中,至今仍舍弃不了面子,这就是韩国人。我以为身处这样的社会,韩国女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她们的权力,让男人们去骑自行车,但是事情毫无起色。既然男人们做不到,那么女人们带头来做怎么样呢?像过去开展“新农村运动”—样,再来发动一次“骑自行车运动”吧!

五、除了辣白菜外再无炫耀资本的生产廉价货的国家
1.国家形象贫乏
    人们说起中国就会想到天*河*安*蟹*门和万里长城,说起日本就会想起富士山与新干线,而说起法国则会想起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那么提起韩国呢?唉,什么也想不出来。金刚山?很遗憾,这座世界名山以及更多的好地方,都被镶嵌在了朝鲜的土地上,韩国无缘享受它们的惠泽。
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形象如此贫乏的国家了。况且.是自称拥有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并以此为骄傲资本的民族。历史虽然如此悠久灿烂,可说起韩国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国家形象让人们记起,那么还有什么资本大肆炫耀呢?
    如果说韩国只有一样可以向世界炫耀的东西,那就是辣白菜。也只有辣白菜了。除了辣白菜韩国还有什么?这样说对韩国人很失礼,因为这等于说韩国充其量只有辣白菜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且是恶臭扑鼻的便宜货。吃了它便会打嗝儿,从而散发出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恶臭味,令人作呕。这个国家的确有令国民骄傲的悠久灿烂的历史,但是能拿得出来炫耀的,也只有辣白菜,这实在太寒酸。
    因为是廉价货国家,所以只能制作辣白菜这样便宜的东西。韩国人经常自我吹嘘有创造力,但在我看来,那是弥天大谎,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是有创造力的民族,为什么至今没出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韩国人动辄嘲笑日本人没有创造力,是只会模仿的低能的民族。但是这个只会模仿的民族除了佐藤荣作之外,还有7人荣获了各项诺贝尔奖。即使模仿,竟也能有7人获诺贝尔奖,这也算非同寻常了吧。
    韩国不仅仅在获取诺贝尔奖方面不行,在创名牌产品领域也是窝囊无力。到处找“韩国制造”产品,找到的却又都是些廉价货,真像廉价大展示一样:汽车、  电器、服装……在欧洲,韩国的汽车因为价格非常低,还有人买,但是这种汽车在日本再便宜也没有人买。日本人认为,既然决定要买车,即使贵一些,也要买好车,要买日本、美国、德国的车,而对韩国产品绝对说‘‘NO'’。
    为什么?因为对其安全性不放心。尽管韩国厂家争先恐后地吹嘘韩国汽车,称其被选为“性能最佳的汽车”、“在欧洲最受欢迎”、“通过了美国安全标准”等等,但又有谁信呢?中国谚语“便宜没好货”,一语道破天机。
    在日本出售的韩国制造的东西,充其量也就是辣白菜及廉价的裤头、胸*河*罩*蟹*等内衣类,外加烧酒“真露”。但是,尽管真露在日本电视上做了广告,销量仍然不佳。用日本人的活说:“这也是酒?”真露也进入了中国。知道中国人怎么评价这种酒吗?“喝它还不如吞马尿呢!”

2.世界最大的名牌复制国
    韩国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名牌,但却操纵着名牌市场。它是世界最大的名牌复制国,韩国人极度缺乏想像力,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加之劳动力价格低廉,于是就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复制他人的产品方面,没有独创的东西。因此,当然比其他国家更早地成为复制品的天堂。
    只有这点本事。生产便宜货的本事和原原本本地复制他人产品的本事。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本事,才活了下来而不致饿死。上帝还是没有抛弃韩国。靠着这种本事,韩国才得以发展。于是开始看不起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嫉妒嘲笑比自己生活好的日本。即便复制手段高超,这种高超就可以成为资本吗?生产便宜货国家的人就是不一样,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同时变成了便宜货。
    韩国人看到日本人以及很多外国人到韩国观光,就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国家很优秀,其实连一个值得一提的观光资源也没有。也许有人会说,韩国有昌德宫、景福宫等文化遗产。但是这些东西如果跟中国的紫禁城相比,简直就是建在偏僻角落里的一副寒酸相的窝棚。
    日本人经常来韩国是不假,但却不是为了看昌德宫和景福宫,说穿了,就是为购物。因为韩国的东西非常便宜,人们为了买便宜的名牌货,准确地说应该是为了买假冒的名牌货而去韩国。
    过去日本人为了妓女游而频繁往来于韩国,现在此项旅游已经萧条,转而变成了购物旅游。就其原因,我曾问过很多日本人,回答是韩国的妓女游已毫无乐趣。韩国的色情行业与日本相比,也有天壤之别,韩国的妓女们服务极差,收费却相当于超级名牌的价格。那就在服务优良的日本玩吧,没有必要特意跑到韩国去。
    于是去韩国的妓女游、买春游减少,取而代之以迅猛发展的购物游。这其中便宜货魅力最大,而并不是为了吃韩国人引以为豪的辣白菜。在我看来,辣白菜成为国际化商品极其困难。尽管韩国人自己很喜欢并大肆宣扬,但恶臭扑鼻而来的辣白菜不可能成为国际商品。理由我已在其他章节说过,这里就省略了。
    汉城的南大门市场和东大门市场,作为专营廉价商品的市场,为很多日本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所熟悉。因此外国人对韩国的了解大概就是辣白菜加上卖便宜货的南大门了。除了它们,韩国还剩下什么?
    有五千年历史,不,加上后续上去的一千年,自称有六千年历史而引以为豪的韩国,除了辣白菜和便宜货外,再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了。那么,谁肯承认它是发达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没有日本就无法生存的可悲国家
——过去对中国,现在对日本趋炎附势的哲学

一、日本人真的有“缩小意识”吗
1.日本论名著《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说起李御宁,在日本因《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这本畅销书而名声大振,是韩国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也深深佩服他的博学、文才。在当代韩国文化界中,像李教授那样具备渊博知识的人物并不多见,我在中国读大学期间,读过日文版的《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我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之后,不禁拍手称快。“真是解读日本的杰作。”当时那种兴奋的记忆宛如昨日。
    此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知识阶层中更是卷起丁李御宁旋风。在日本,恐怕最有名的韩国文化人当属李御宁。此书在日本人编写的《外国人谈论日本的名著》中,稳稳地占有一个位置。
    这部著作在世界上可与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相媲美,受到日本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韩国媒体异口同声地称赞:“开创了日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新
局面,成为再次突出韩国人的存在的契机。”就是说,韩国人多年来“反对日本”、“抵制日本”、“战胜日本”的执著信念,终于付诸了行动。

2.执笔动机是极端的自卑情结和傲气
    作者在韩文版的序言里对写作动机做了如下解释。“似愤怒,似仇恨,又似挑战前的紧张,这是—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从我上小学的那一天起,就既不能说也不能写母语,是作为语言的囚徒长大的。解放后,才终于有机会开始学习‘卡那达拉’(指韩文)。从我动笔写作时开始,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一定以某种形式进行清算的想法,就一直伴随着我。”
    因此作者宣称。“如果有一天我能看到日本人在电车里读我写的书,我人生的一个夙愿才算得以实现。”“因为我始终无法摆脱—个念头,就是将‘我’、将韩国证明给世人。”
    作者在1982年3月接受《东亚日报》东京特派员的专访时,更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日本的知识阶层,我们不仅像古代那样向日本传播文化,在今天,我们也绝不是他们的盗版写作水平。让他们在地铁中读我们的书,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韩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那种一直处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之下,落后于日本的自卑情结,以及急于证明起码在文化上韩国并不落后于日本的傲气。因此,让日本人在地铁中读自己写的书,成了最大的心愿,也是很自然的。也许听上去像幼稚的孩子话,但也吐露出了韩国人对日本人的真实感情。这本书正是表现了对日本极端的自卑情结和傲气的矛盾,是以反对和抵制日本为背景引发的韩国人的知识炸弹。

3.认定日本比韩国小,真是不可思议
以上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来到日本反复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究竟“缩小意识”这种观点有多人的可信度?李教授试图通过日本的小东西来洗明日本人的“缩小”学说。
    即使“缩小”现象本身并无过错,那么就能断定“缩小意识”一定从中起了作用吗?我想,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不知基于什么理由,韩国人一向认定日本比韩国狭小。
    韩国人一直指责日本国土狭小,因此人的气量小而褊狭。1998年9月的—天,我在汉城乘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来自日本之后说道。“日本国家太小了吧?与其在那么狭小的国家辛辛苦苦地生活,不如在我们韩国为好。”他的话令我不由得苦笑。我告诉他日本比韩国要大得多,南朝鲜合在一起也不过比日本的一半大一点而已。听我这样说,这个40多岁、看上去很淳朴的司机非常吃惊,看他的表情好像在说: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只要打开地图看一下或看一看电视上每天播放的天气预报,就一目了然了。为什么不肯去做呢?真是令人难以理解。生长在泱泱大国的中国人,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中国是比日本大25倍的大陆。
    为什么韩国人会把比韩国大得多的日本看得很小呢?根本原因在于其大陆式思维方式。尽管日本比韩国大,但毕竟是岛国,就像“岛国根性”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体现出的那样,日本人自己也认为岛国狭小。而韩国是与大陆紧紧相连的半岛,所以就养成了往往用大陆的观点来看事物的习惯。

4.李教授之理论的出发点
    更有趣的是,韩国人和中国人都认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心胸狭窄。因为身材矮小,所以胆小且吝啬,这是说到日本人时习惯用的词语。但事实上现在不仅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就是平均身高也已居于中国与韩国之上了。认为日本狭小的固有观念,今天依然主宰着韩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韩国人现在仍经常用“倭奴”这个鄙视日本人的说法,它取自汉字表记的“矮小”之意。所以韩国自古以来称日本为“倭国”,莫名其妙地认定日本人的形象就是身材矮小。我认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之说,正是基于“倭奴”这种固有观念。而西方知识界不认为日本人有“缩小意识”,也是因为他们眼中的日本不是“倭奴”的形象。
    中国人看日本时有充分的理由产生“缩小意识”这—想法。因为中国人最早将日本蔑称为“倭奴国”。作为中华思想最大的复制国,韩国忠实地继承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将日本人的形象定为“微缩、矮小”。李教授正是基于”矮小”之成见,才产生了“日本人有将所有的东西弄小的缩小意识”的想法。李教授首先认定了“缩小意识’’在日本人中具有普遍性,并以此为框架,将日本的商品、自然、艺术等所表现的微小的东西都一一罗列在这个框架中。
李教授作为专修西方修辞学的文学评论家,其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其文章十分风趣,很有感染力。以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的才能,综合了自由奔放的想像力和修辞技巧而产生的“缩小意识”论,足以令众多的读者被文章的魅力所吸引,并拍手称快。

5.“缩小意识”作为一种学说毫无说服力
    虽然“缩小意识”作为一种修辞学技巧,很有魅力,但是从学术角度来看则有很大的疑问。事实上因为生活在大陆上的中国人喜欢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收集数不胜数的巨大的现象来写—本《中国人的扩大意识》并不难。在芝麻粒上刻汉字,在橄榄果上书写汉字或画山水画,如果将这些微小纤细的现象罗列到一起,同样可以出一套《中国人的缩小意识》系列丛书。事实上韩国出版界也乘“缩小意识”之机,相继出版了题为《日本人的扩大意识》、《日本人的x x意识}等书籍。
把“缩小意识”作为日本人的特征推而广之,似乎有失公允。的确,我们不能排除日本人有缩小意识(当然具他民族也同样有),但将它作为日本人的性格取向,以某—学说的形式提出来,则有些牵强。将它看做是修辞学上一种有趣的比喻似乎更恰当。

6.“随身听”所表现出来的日本人的灵活性
    如果非要将“缩小”作为一种现象来看,我认为它不是性格取向,而是日本人的权宜主义从中起着作用,即没有绝对原理的通融性、灵活性起了作用。例如:韩国人欣赏并遵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在这种绝对原理支配下,不可能想到创造、仿造自然的人工庭园。插花没有在韩国得到普及,也正是基于要将花置于自然状态下欣赏的原理。但是,日本则对大自然进行微缩、仿造,拉近至自己身边,作为一种“象征”来欣赏。这里没有绝对的原理,只有一种更具有通融性的权宜主义。
    正是基于这种随时随地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的灵活性的思维,日本人发明了随身听及方便食品。它摆脱了—定要在家里或在餐桌上用餐的绝对观念,是灵活性思维的产物。当然它只是“缩小”现象,不是意识和取向。由此可以看出,李御宁教授的“缩小意识”论实际上没有大的意义,不妨出于兴趣,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而把这种“缩小意识”看做是日本人的性格,则会导致很大的误解,对韩国与日本的相互理解无任何帮助。
    最后补充一点,作为“缩小意识”的结论,李御宁指出:“当日本人抛弃缩小意识,采取扩张意识时,则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痛苦,同时毁灭自己,发生侵略韩国或日韩合并及太平洋战争那样的灾难。”这种提法是毫无根据的。这也许是李御宁从自身的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结论,最终归结于否定并批判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同时警告日本“不要向海外扩张”。
    如果按照李御宁教授的“缩小一扩张”的逻辑,就会得出一个积极的结论:在今天这样—个全球化时代,向海外扩张正是克服锁国和国粹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弊端,走向全球化的积极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没有日本》,给韩国带来了什么
1.充满偏见和谬误的超级畅销书
    大约是1993年,我第一次读了田丽玉的《没有日本》,读后不禁哑然失笑。真是一本荒唐的书。因为内容完全不着边际,歪曲事实。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我不能—笑了之。使我吃惊的是,这样一本反映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充满偏见和谬误的书竟然风靡韩国,成为超级畅销书,作者本人也一跃成为仅次于大韩民*河*国*蟹*总统的超级知名人物。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说这本书荣登韩国畅销书榜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从以往的“反对日本”、“压制日本”到坚持不懈地“抨击日本” 的韩国人来说,将朝鲜半岛变成殖民地并统治长达36年的日本,如今走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足以令其沮丧、嫉妒和憎恨。在这样一个“反对日本”、“压制日本”的情绪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的时代里,《没有日本》恰似给韩国人充满愤怒的胸腔注入了清凉剂,因而会博得巨大的喝彩。
    借着这本书的热度,站在否定立场的徐贤燮的《有日本》粉墨臂场,并得以畅销。它点燃了“有”“无”日本的大辩论之火。紧接着—些怪异的三流日本论开始陆续出版,类似《有无日本要亲眼看看》等荒谬的书像洪水一样泛滥。在海外看到这样的胡闹真令人叹息。简直就像幼儿园里的小孩子围着一个玩具,你争我抢似的。
    在这样一场荒诞的闹剧中,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韩国人欠缺公正而客观地看待日本的态度,因此才会发生这样令人发笑的奇闻怪事。只要韩国不摆脱这种幼稚的情绪化立场,就不可能公正地评价日本。《没有日本》正是因为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日本,所以描写的日本不可能是真实的。很多日本人也指出,这是扭曲的日本人论,有失公允。韩国人也许认为这是日本人自己的辩解而予以反驳,但是在日本的外国人的反应与日本人相同。起码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用谬误与偏见所编织的日本人形象,这种故意歪曲描写的日本论,对真正的日韩相互理解有百害而无一利,甚更很有可能对不断膨胀的反日情绪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本来反日情绪就一直阻碍韩国人正确地理解日本,再传递这种毫无根据的歪曲信息,究竟有何益处?
    说得不客气些,在日本有着不愉快经历的作者,一开始就站在情绪化的立场上俯视日本,并吹毛求疵地予以贬低。田丽玉的写作意图已不再是“反对日本”、“压制日本”,而是“没有日本”。 田丽玉不外乎是通过彻底否定日本来传递韩国人的傲慢感与优越感。
这本书的第一章以《打盹儿的日本人》为题写道:“日本人都在电车上打盹儿,没有一个人读书。”这句话听起来也许很有趣,但却是弥天大谎。否则就是将虚构的不存在的东两,像小说那样通过想像传递给了韩国人。田丽玉极力将“只打盹儿不读书”的形象作为“了解伪善的日本人与真正的日本人的分水岭”,从而不断夸张地歪曲日本人的形象。如果将其书中谬误一—指出,足以编成一本书,书名就叫《<没有日本>错误辞典》。

2.韩国人在日本经历的真实情况
    也是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在罗列了世人赞美日本文化的词语后,以一个韩国人在日本的经历,对这些优点进行了全面否定,以使自己“没有日本”的主张合理化。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收集的韩国人在日本的经历,已经超越了“反对日本”与“压制日本”的感情立场,完全反映了日本的真实情况。因为文字多一些,以下只做部分引用。
    “真的喜欢日本了。那种亲切、温和令人难以置信。到百货商店感觉就像自己成了上帝。买一支圆珠笔竟然给包装了两层。这在韩国无法想像。”
    “去秋叶原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每种产品制作得如此精良细致。爱国精神应该提倡,但是实在不想买韩国制造的东西。”
    “酒馆也是日本的好。曾去过小酒馆,菜肴是那么清洁爽口。我们要了很多菜,却比韩国还要便宜。”
    “我来到日本生活已达20年。从自身经历来说,日本人比韩国人素质高。孩子们即使过着贫穷的日子,也决不做骗人的事情。”
“我们韩国人究竟耍反日到什么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无能才挨打的吗?就是嘛,我们自己没有责任吗?”
“到日本一看,真想就这样在日本住下来。没有人干涉他人,非常轻松。旁边住了什么人,与自己毫无关系。’’
    “我认识的一个西方青年说:‘你们韩国人不得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全世界都认为日本了不起,只有韩国人看不起日本。”
    “过去就是过去。日本已经是具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国家,我们有什么必要伤害这个国家的感情呢?如果不面对现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无法生存。”
    “找们韩国绝对落后日本20年。这一点,—看就知道。韩国能超过日本吗?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上述这些都是来到日本生活或者短期停留的各界各阶层韩国人所谈的在日生活感受。韩国人能这样敞开胸襟,坦诚地谈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很难得。以我的经历看,他们的话基本符合事实,可以说是很公正且很客观地评论日本。
我在这里引用普通韩国人的话,是因为他们说出了事实。我想现在的韩国已经到了该以公正的态度学习日本的时候了。像作者那样“绝对不可以学习日本”、“没有日本”的极端情绪化的蔑视,肯定要被国际化时代所抛弃,对韩国也没什么好处。

3.始于朝鲜通信使的不可理喻的歧视日本的风潮
    《没有日本》的思想观点与近代朝鲜通信使歧视日本的那种傲慢、轻率的历史观如出—辙。在李氏朝鲜时代,韩国热衷于中华思想,历史是曾有过将日本看做是野蛮国家而倍加歧视的时期。到了江户时代,以文化交流为目的,韩国的优秀学者们作为朝鲜通信使,曾访问日本共计12次,这是在长达200多年的岁月中,唯一的一次虚心向日本学习。
    事实上充其量也只带回了辣椒、烟草及纸牌等。以“小中华”自居,把日本看做是一无是处的野蛮国家而嗤之以鼻,而在百年后惨遭日本打击的,正是极端轻视日本的韩国。
    这种歧视日本的意识从古代延续至今,《没有日本》就是现代版的歧视日本的缩影。李氏朝鲜时代,对日本的歧视是公然表现出来的,而现代的对日歧视则表现为荒唐的、对日本的自卑心理,因而更具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
    但是更可笑的是,这样一本自始至终充满对日情绪化歧视与扭曲的偏见的书,仍无休止地在韩国热销。《日本这个鸦片》、《贫困的日本》、《论日本女人》、《日本绝对成不了文化大国》、《沉重打击日本的预言——日本沉没》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甚器尘上的反日风潮书籍像洪水—样到处泛滥。就比方是商品,本是便宜货,却硬充作高级品,令人可悲可叹。
     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无论韩国怎样歪曲日本、歧视日本,对日本都毫无伤害。因为日本不会因此而崩溃,反而会妨碍韩国人正确理解日本,最终受损失的只能是韩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先驱者——吴善花的悲剧
1.在韩国被称为“卖*河*国*蟹**河*贼*蟹*”的女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即就吴善花的问题,我要写出自己的一家之言。特别是最近,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变得欲罢不能。其理由非常简单。我认为对韩国人口沫四溅咒骂不止的吴善花,该是给予客观公正评价的时候了。为了避免引起误会,事无声明我个人与吴善花非亲非故,写这篇文章也不是受了某人的委托或煽动。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客观地向社会发表与韩国人不同的见解而已。提起吴善花,十有八九的韩国人都会义愤填膺,恨不得杀了她。不要说生活在国内的韩国人,就是长年生活在日本的很多韩国人也会将她视为“亲日派”、“诽谤祖国,葬送自己的女人”。我采访过的众多韩国文化人,对她也是—片谴责声。
但是,当被问起是否读过吴善花的书时,回答竟是—样的:“我可不想读那么无聊的书,帮她提高书的销量。”“毫无根据地诽谤自己的国家,并且偏偏向日本人宣扬,以此来攫取名誉和金钱的女人。”这是韩国人普遍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田丽玉。田丽玉在《没有日本》一书中大骂吴善花是“被日本人利用的拉拉队员”,归根结底吴善花就是“过去被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队中,被强迫做了下水处理场的随军慰*河*安*蟹*妇”。

2.至今仍缺乏冷静观点的韩国人
    那么这位几乎被所有韩国人憎恨的吴善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真是一个出卖祖国的恶妇吗?如果下结论,在我看来,吴善花是个难得的理解日本的屈指可数的人物,她与被韩国人声讨的“咒骂祖国,自取灭亡的女人”形象相距太远。我坚持这样评价她,并非因为她是出众的美人或是名人,只是觉得她的想法与普通韩国人不同,有其独特的一向而已。
    她生长在韩国,在韩国接受了大学教育,但是到日本后,能够更客观地重新审视祖国,这—点非常重要。在日本生活期间,她摆脱了韩国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个超然的“异己分子”。但绝不是所有生活在国外的韩国人,都具备这样公正而客观的观点。实际上在来到日本的韩国留学生中,很多人仍然深陷反日的旋涡中,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日本或客观地看待韩国。
    在这样—个被扭曲的固有观念束缚着的国家,像吴善花这样揭露韩国扭曲的弊病,就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愚蠢行为。因为韩国人缺乏客观地看待自己祖国的辩证主义思想。吴善花的著作《裙风》接连不断地受到攻击,在日本的韩国人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气愤的留学生中,有人强烈主张采取措施,阻止这本书继续在日本发行。我曾见过他们。前面讲过,他们甚至没有读过这本书。问题就在这里。没有读过,怎么就认定不好,并随意贬斥呢?因为大家都说不好,就随波逐流地也说不好,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有自己的主见。

3.正确理解他国,客观看待自己
    正在构想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广岛大学文化人类学者崔吉城博士的介绍,我得以有机会直接面见吴善花。坦率地说,我在读吴善花的书之前,先读了田丽玉的文章,所以对她的印象并不很好。但是在读了她的著作后,渐渐地与她的观点产生了共鸣,感觉她的很多想法更客观更公正,并与我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在中国生活的20多年中,从幼年时起,就同时使用汉语和韩语,是会说两国话的人。在我的心中,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像两个轮子,一直平行地在轨道上行驶。所以,我经常说在文化人格上,自己是“两栖动物”。后来,来到日本留学,切身感受了日本文化,培养了客观地关注出生地中国和祖父母的故乡——韩国的看法。在《赤裸的三国志》这本比较文化随笔文集中,我自称“不是中国人,也不是韩国人,更不是日本人,而是‘东方人’”。在精神世界里,我自认是一个跳出了国境、国籍的人。
    如果不将所有已深深浸入肌肤的无形的束缚远远抛开,就不能理解别国,更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国家。吴善花的思维方式正是正确理解别国,客观看待本国的产物。所以韩国人做不到的,吴善花做到了。
仔细阅读吴善花的书就会发现,她站在比较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客观立场上,不是将韩国看做不可侵犯的圣地,而是客观地当做是一个国家进行文化分析,直言不讳地对其种种消极的现象提出批评。在我看来,她说得很有道理,而韩国人认为这是“亡国”行为,因而气愤至极。当然,吴善花的观点有过激之处,但这种果敢的批评态度,不正是现在的韩国最需要的吗?

4.吴善花自身的苦闷
    我作为海外同胞、一个比较文化的研究学者,希望能更高评价吴善花的思想的客观性。即使她的主张有错误的地方,韩国人也应该有容忍这种另类思想的勇气和社会基础。
听我讲这番话,初次见面的吴善花非常高兴。称第—次受到非韩国人的海外同胞给予的肯定。据我所知,恐怕最早,并且是唯一一位公正评价她的人是广岛大学的崔吉城教授。正因为同时了解韩国与日本,崔教授才能够更客观地看待祖国。
吴善花的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来到日本已经16年了,最初的8年充满了苦闷。从那以后至今的8年里,我不断地思索着,寻找着,我是什么人?日本和韩国是什么?今后,在日本与韩国文化比较领域以及对我自身,还要进行更深刻的思索和探讨。”
    最初来日本时,她与所有韩国人的经历一样,对日本有抵触心理,对日本文化较反感。看着日本的神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把它拆掉,建成韩国式的基*河*督*蟹*教堂该有多好。但是这种抵触情绪逐渐转化成了想要了解日本的探求欲*河*望*蟹*。同时,她意识到如果不能将浸入整个身心的韩国的东西抛开,就无法了解真实的日本。于是,她开始训练自己不吃辣白莱,井远离韩国的东西。进行这种训练的最初几年,对她来说每天都是艰难的。
    在东京,她在教韩国女招待日语的同时,逐渐深入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从而开始了解了另一个日本。来日的第8年,她开始写作《裙风》,出版后一跃成为畅销书。在日本作为最早由韩国人书写的韩国人论,评沦骤然高涨。站在海外同胞的立场上,客观地来看,我也认为它与以往在日本出版的韩国人论不同,是一本更具特色,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日本的好书。
    《裙风》绝对不是田丽玉所指责的“荒唐的书”, 田丽玉断言,吴善花自已绝对写不出这样的书,是有人代笔。这样毫无根据地胡说八道,韩国人竟然信以为真。轻易上媒体的当,也是韩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以田丽玉的想法,韩国人不可能自己写如此侮辱韩国的书,认为只有日本人才写得出来。这正好说明田丽玉缺乏吴善花式的思维。以我的经历而言,这本书毫无疑问是吴善花思索的产物,只有她才能写得出来。田丽玉在自己的书中,指责以吴善花的拙劣日语,不可能写书。但我在与吴善花直接用日语对话时,发现她除了有个别的韩国式发音,几乎对日语运用自如。也许田丽玉的日语水平有问题吧?这样无聊的问题,不是我重点想要说的,就到这也打住吧。

5.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受到迫*河*害*蟹*的先驱者的宿命
    吴善花说。“我有三个自我。—是作为韩国人,再一个是作为日本人,而另—个则是真正的自我……我想说我同时爱着日本和韩国,我可以同时属于这两个国家。”这句话概括地表达后听来,当然是“不懂礼貌……”。但是像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别的国家,井能站在别国的立场上看自己的国家,这种思想是紧跟今天的国际化时代发展进程的宝贵思想。
我想称吴善花为“今天活着的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是超越国籍、国境,频繁游走于两国之间,充当桥梁作用的女文化人。也许她正在成为日韩文化论的先驱者。在任何时代,受迫*河*害*蟹*是先驱者的宿命。现在韩国社会的问题不是出了吴善花这样的人,而是这样的人太少了。,我衷心期待吴善花式的人物辈出的韩国社会早日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363号|地大北京BBS ( 京ICP备08104328号-16 )

GMT+8, 2024-4-20 19:12 , Processed in 0.0451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